• 2019-10-01 08:00:09
  • 阅读(2959)
  • 评论(3)
  • 从"双一流"高校的官网中可以看到,近段时间以来,至少有80所高校正在或已经完成了中期评估。从专家组的评估结果来看,这些高校均通过"双一流"建设的中期评估,总体趋向正面。

    在刚刚过去的8、9月份,"双一流"中期评估频繁出现在各个高校官网。

    8月2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专家评审会。专家组认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思路清晰,发展态势良好,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

    9月2日,东北大学召开"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专家评议会。专家组考察后,一致认定学校"双一流"建设任务清晰,整体实力有效提升,中期建设目标圆满达成。

    9月3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专家评议会举行,13位校内外专家充分肯定了西安交大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绩。

    从报道来看,各大高校纷纷采用学科自评、校内专题研讨、专家评审等方式,对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进行评估,目前所有评估的高校都通过了中期评估,并且其中绝大部分高校都收获了相当高的评价。

    事实上,"双一流"中期评估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是源自此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

    文件明确提出:双一流建设将以"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如此看来,留给"双一流"高校的时间不多了,而那些未进入"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同样虎视眈眈,究竟谁进谁退,我们且拭目以待。

    中期评估,专家这样说

    从"双一流"高校的官网中可以看到,近段时间以来,至少有80所高校正在或已经完成了中期评估。这些高校中既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也有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地方重点高校。从专家组的评估结果来看,这些高校均通过"双一流"建设的中期评估,总体趋向正面。

    当然,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既有如此亮眼、直观的成绩,也有许多"不起眼"的成果,诸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在技术成果研发与社会服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取得了一批在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虽然,"双一流"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现在还仍未到可以高枕无忧的地方,国内国外面临的挑战和竞争仍然十分激烈。

    在未入选双一流的高校中,照样有闯出一片天,有望进入下一轮"双一流"建设的例子。

    2018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学科迈进ESI前1‰行列;2019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教授及其团队的"中国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新机制"项目又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同样的,跻身QS 2019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农林学科前50,两年实现三大奖大满贯的华南农业大学;拥有ESI前1‰学科的首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

    综合实力十分突出的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湘潭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等,都在大跨步地走在迈向"双一流"的路上。

    如今,第五轮学科评估、"双一流"动态调整工作即将启幕,哪些高校可以进入"双一流"建设,而哪些高校又不得不退出,不到最后郑州汽车抵押贷款一刻,谁也无法预料。

    所有的高校能做的只有披荆斩棘,不畏艰辛,大步向前。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