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29 09:04:35
  • 阅读(3838)
  • 评论(1)
  •   肯尼亚梅嫩加伊火山脚下,地热电站设备整齐散布,绿色管道弯曲其间。“压力正常,温度正常。”肯尼亚索西安地热电站机械工程师约瑟夫·卡马乌和平常相同,与中方运维团队一同巡查设备运转状况。

      近年来,中肯两国不断深化务实协作,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日益充分全面战略协作同伴关系内在,为构建新时代中肯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为肯尼亚的绿色展开继续注入动能”

      动力是工业化的根底。近年来,肯尼亚经济快速展开,电力需求随之攀升。为战胜电力供应缺少问题,开发清洁动力成为肯尼亚政府的重要举动。

      卡马乌地点的索西安地热电站由我国开山集团总承揽,于2023年6月底投产送电。这是非洲首个从规划到建造、调试彻底由中企独立完结的地热发电站。“我国技能先进,设备运转高效,可操作性更强。”卡马乌说。

      除了索西安地热电站,在肯尼亚,中企正在对奥尔卡里亚一期地热电站改造晋级。作为非洲第一座地热电站,1981年投入运营的奥尔卡里亚一期地热电站由于管道锈蚀、技能过期等原因,一度堕入无法正常运营状况。2023年8月,我国电建山东电力建造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正式对电站改造晋级。参与该项意图肯尼亚工程师詹姆斯·恩敦古说,通过优化汽轮机结构和地热井布局,中企从头激活了这片地热田的潜力。“这是一场‘技能革命’,我国团队不只晋级了设备,还很多招聘本地职工并展开训练,为肯尼亚培育了技能骨干。”恩敦古说。

      “我国展开可再生动力经验丰厚、技能设备先进,而肯尼亚具有丰厚的资源。两边协作有助于肯尼亚完成动力自给自足,为肯尼亚的绿色展开继续注入动能。”肯尼亚电力工作协会主席乔治·阿卢鲁说。

      “我国农业技能正带领咱们脱贫致富”

      肯尼亚西部恩佐亚河畔,闸口翻开,明澈超资源 - 共享全网最实用的资源教程的河水顺着灌渠流入新挖的垄沟。

      “现在咱们能够随时用水,再也不必‘看天吃饭’。”69岁的农户彼得·奥尼扬戈·奥科拉告知记者,曾经,由于缺少灌溉设备,旱季时因上游地形高水流快,下流很难储水,旱季时更是无水可用。

      我国电建市政建造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恩佐亚河下流灌溉和防洪工程项目有用缓解了当地用水难题。这是肯尼亚现在最大的灌溉设备,包含主干渠和支渠等在内的各级灌渠111公里、排渠71公里、田间灌渠736公里,还有37公里长的防洪堤。2024年4月,项目主体竣工,超越1.2万户农人获益,为当地农业展开供给了保证。

      2024年9月,两国赞同加强减贫惠农范畴协作。中非“十大同伴举动”中的“兴农惠民同伴举动”就包含建造10万亩农业标准化演示区,差遣500名农业专家,建造中非农业科技立异联盟。通过根底设备建造、先进农业技能搬运等项目,中肯农业协作正蓬勃展开,助力肯尼亚农业现代化稳步推动。

      走进肯尼亚纳库鲁郡西红柿栽培协会主席穆瓦拉的温室大棚,满眼青绿,嫁接西红柿苗缀满果实,长势喜人。西红柿是肯尼亚重要的蔬菜种类。近年来,肯尼亚西红柿出产因病虫灾严峻减产,部分地区乃至绝收。我国南京农业大学与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协作,在纳库鲁郡演示推行我国西红柿嫁接技能。

      “通过嫁接的西红柿苗产值高,质量好,抗病才能更强。”穆瓦拉告知记者。据预算,该技能能将西红柿青枯病发病率从90%降低到10%以下,产值由近乎绝收提高到亩产五六千公斤,每亩增收约10万肯尼亚先令(约合5640元人民币)。“参与演示栽培的农户都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农户来咨询状况,我国农业技能正带领咱们脱贫致富。”穆瓦拉说。

      “助力肯尼亚培育本乡复合型人才”

      上午9时不到,34岁的约瑟夫·恩贾内来到坐落我国路桥非洲之星铁路运营有限公司的训练中心,翻开电脑,登录渠道,预备上课。恩贾内参与的是蒙内铁路“肯方职工在线训练”项目。该项目为期3个月,触及“车、机、工、电、辆”五大铁路专业共78门课程,惠及公司整体近800名肯方职工。“这次训练让我积累了更多铁路运营常识,增强了作业决心。”恩贾内说。

      7年多来,蒙内铁路的建造和运营为肯尼亚直接和直接发明超越7.4万个工作岗位,培育2800余名高素质铁路专业技能和管理人才,内罗毕至苏苏瓦段标轨铁路列车已悉数由肯方司机独立驾驭。“蒙内铁路不只助力肯尼亚经济复兴,还培育了一支带不走的铁路运营部队。”肯尼亚铁路公司总司理菲利普·马伊恩加说。

      中肯继续加强教育训练等才能建造协作,充分利用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建立的各类渠道培育人才,以人才盈利助力当地现代化展开。

      “教师,你好!”下午4时,49岁的加布里埃尔·韦尔按时登上视频会议软件,与授课教师用中文打招呼。

      日前,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为中企拓晨服装肯尼亚有限公司的52名职工量身定制了“中文+纺织”训练课程。韦尔是公司人力资源和行政司理,他说,跟着越来越多中企进驻肯尼亚,“中文+”课程需求不断增加,相关训练不只有根底中文,也有工作常识,能够为未来工作展开发明更多时机。

      “中文+纺织”“中文+工程”“中文+旅行”“中文+农业”“中文+时装规划”……近年来,内罗毕大学、肯雅塔大学、埃格顿大学、莫伊大学等肯尼亚高校的孔子学院,呼应企业和工作市场需求,积极展开“中文+工作技能”教育,相关课程非常受欢迎。“这不只促进了跨文化沟通,也为学生的工作展开供给了重要支撑,助力肯尼亚培育本乡复合型人才。”内罗毕大学外事处处长约翰·奥林迪如是点评。

      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表明,人才是现代化的要害支撑。“肯中在经贸、科研等范畴加强人才培育,不只促进了彼此沟通和了解,更为肯尼亚可继续展开供给智力支撑。”

      (本报内罗毕4月28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9日 03 版)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