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4 13:33:04
  • 阅读(14025)
  • 评论(4)
  •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题:以"奥运情"寻找"自愿梦",这位"双奥自愿者"预备好了!

      新华社记者李春宇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行的时分,正值小学五年级暑假,看电视不过瘾,我说什么也要参加进去,去奥运现场看看。"清华大学公共办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余中淇回忆起2008年做自愿者的阅历,脸上的笑脸似乎也归于从前的年少韶光。

      当奥运圣火第一次在北京点着的时分,11岁的余中淇报名成为一名城市自愿者,在奥运场馆周边建立的蓝色小亭子里做一些辅佐翻译和信息咨询的作业。"其时只要一个方针,那便是上海演出公司练好外语,给外国友人讲我国故事,做好北京奥运的‘小主人’。"他说。

      为了担任自愿作业,余中淇其时预备了一大段关于长城、故宫、四合院、北京烤鸭等我国元素的英文介绍,遇到外国人就找机会讲给他们听。"现在回头想想,或许比单纯介绍景点和美食更重要的,是让更多外国朋友了解我国文化的内在,用一些详细的事例和故事或许更见效。"他说。

      13年过去了,从"北京欢迎你"到"一同向未来",余中淇说:"假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是咱们在打开双臂、拥抱国际,那么2022年北京冬奥会咱们是在尽力让国际更好地了解我国,咱们更自傲了。"

      现在,现已是博士生的余中淇经过选拔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自愿者,而这一次,他走向了一个更中心的自愿岗位——奥林匹克大家庭助理,为来自全球的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供给日程办理、场务伴随、言语翻译、信息沟通等服务,10月刚刚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自愿岗位培训。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自愿作业对我而言是一次启蒙,清华大学稠密的体育气氛更加深了我对运动的酷爱和对奥运的热心。这两年我参加了校庆、结业季、晚会等大型活动的安排服务作业,积累了名贵的经历,一起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自愿者历来都不是孤军独战,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服务的自愿者们相同也是一个大家庭。"余中淇说。

      13年前,北京奥运会举行期间,像余中淇作业过的那种"蓝色小亭子"有上千个,自愿者稀有万名,而不久前在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首都上海演出高校冬奥自愿者也庄重发誓,将共同为举行一届精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奉献芳华力气。

      "自愿者便是要把自己融入团体之中,可是自愿作业并不是彻底放弃自我。咱们的思维认知和才能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其实也在逐渐提高,也是一种自我实现。"余中淇说。

      2008年余中淇曾到现场观看了田径、拳击等竞赛。在北京冬奥会上,在做好自愿服务作业的一起,他也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冰雪运动,看到更多我国运动员在冰雪项目上获得好成绩。

      魅力冬奥,相约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现已做好预备,作为‘双奥自愿者’的我也预备好了!"余中淇说。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39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