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9 23:20:08
  • 阅读(5668)
  • 评论(12)
  • 中新网无忧印务广州6月29日电 题:跨界艺术家屈汀南谈非遗:用现代言语说陈旧故事

    作者 程景伟 李曼霞

    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大师下午茶"活动近来在线上举行。广东工业大学岭南丝绸服饰博物馆馆长、跨界艺术家屈汀南到会该活动,就"非遗传承路上的考虑"论题进行了共享沟通。

    屈汀南生长在艺术世家,祖上的丝行曾是广州十三行的一份子。到了屈汀南这一代,作坊尽管衰败,但艺术仍有传承。

    屈汀南的父亲是广州画院的一名画家。"很小的时分,常常是父亲在画画,母亲在刺绣,我在一旁看着。"等屈汀南稍大一些,父亲有意培育他,每日催促他操练书法与水墨画,期望他日后在绘画上有所建树。

    但是,自小受祖辈的熏陶,屈汀南对针头线脑形成了稠密的爱好,爱好铢积寸累,他逐渐立下了以此为志业的决计。在高考填写自愿时,他瞒着父亲报考了广州大学服装规划专业。"父亲很气愤,一年不跟我聊一句话。"

    到了1999年,屈汀南以广东顺德一带盛产的香云纱为质料进行服装规划,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咱们拿什么给后代看"规划大赛中一举斩获"21世纪规划大奖""国际民俗文明奖"两项荣誉。这份成果终究说服了父亲,二人尽管从事的类别不同,但在寻求"美"的目标上异曲同工。

    如果说家庭熏陶为屈汀南从事服装规划埋下种子并使之生根发芽的话,那么,多年的游历更供给了充沛养料,使这株麦苗得以结出累累硕果。一位90多岁的法国老太太曾被一缕香云纱触动了尘封多年的回忆,在屈汀南面前潸然泪下;而在访问另一位比利时白叟时,屈汀南在他家中看到了许多具有岭南元素的艺术著作,那位白叟和他一见如故,厚意地同他说道:"这些东西是时分回到它的家园了"。这些阅历都在告知他我国传统文明尤其是岭南文明之美,不断坚决他从事非遗传承的信仰与决计。

    他还深化我国各地,搜索接近消失的民间技艺。早在20年前,屈汀南便深化贵州山村,向当地居民解说来意,和居民同吃同住,只为学得一项刺绣技法。"成果一项手工需求千辛万苦。"屈汀南无比感谢儿时日复一日操练绘画的韶光:"那时分觉得很苦楚,现在多亏了其时打下的美术功底。"

    长时间的艺术实践不断丰富着屈汀南的艺术观念,为他后续的艺术实践供给了辅导。在屈汀南的了解里,真实的优秀著作应该是"精力的物化",行将发明主体的精力气质、文明沉淀以及民族的文明传统充沛融入到著作之中。

    秉持着这样的艺术寻求,他发现当下非遗传承与艺术发明所面对的杰出问题:"许多人以为艺术就是中西元素的机械组合,所以东拼西凑,出现出来的著作不三不四。"他以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一定要找到一根主线,然后有机结合相关元素使之出现出"圆融"的状况,这需求很高的创造功力。

    屈汀南有一套自己的艺术方法论,归纳说来就是:用现代的言语说好陈旧的故事。这需求深化了解现代文明和陈旧传统并能融会贯通,为著作增加稠密的人文意蕴。

    "咱们在着眼著作的一起,也应该推行审美教育,让现在的年轻人对美有深入的知道,能透过著作看到其间的艺术沉淀。"屈汀南呼吁:"静下心来,回到咱们的本来,我国文明需求咱们的年轻人继往开来。"

    屈汀南在活动中展现了自己的刺绣著作与收藏品。这些服饰色泽鲜艳,缝制精巧,外观华贵,色彩调配、花鸟元素选用等细节都有共同的文明意义。他称,这仅仅他很多藏品的一小部分。(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7  收藏